活動報導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服科學會北區聯盟舉辦「永續的實踐・實踐的永續:影響力帳戶開設工作坊」,評估服務科學所帶來的行動力與影響力

2023/11/20

設計思考是永續行動的方法論之一,面對永續的倡議、相關議題的發酵,各行各業設計出許多不同的實踐行動,然而在行動之後,我們又應該如何衡量設計帶來的影響力呢?2023年10月28日,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北區聯盟與輔仁大學服務設計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永續的實踐・實踐的永續:影響力帳戶開設工作坊」,邀請到淡江大學USR行動中有豐富經驗與卓越成就的涂敏芬教授擔任引導師,帶領參與者以當責(accountability)思維,透過個案演練開設影響力帳戶,掌握社會實踐當責系統的精髓及服務科學行動所帶來的影響力,期許成為開設影響力帳戶的引信,讓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入日常實踐!

【相見歡與價值觀互動】

在工作坊的開端,為幫助後續的團隊建立與互動,引導師先帶領每位參與者選擇個人的三大價值觀和永續的三大價值觀,接著帶著大家在小卡上描繪自己,內容包含姓名、參與工作坊的動機(why)、希望從本次工作坊學到什麼(what)、個人三大價值觀(personal values)和永續的三大價值觀(sustainability values),並以此作為參與者間互動和自我介紹的媒介,接著鼓勵參與者用10分鐘與他人自由交談、互動,有效實踐跨校、跨領域、跨產業的交流。最後根據交流的結果,引導參與者和價值觀相近且跨單位的人建立成為多元卻相似的團隊!


1A.png
1B.png

【認識永續】

聯合國在2015年宣佈了「2023年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並建立17項目標(goals),與目標之下的169項具體目標(targets)。引導師強調,若要使永續行動被落實,並順利開設影響力帳戶,那麼行動的永續目標層級,便需要從17項目標進階到169項具體目標,因為具體目標包含了該目標之下的結果標的和執行方法標的。為引導參與者指認具體目標,引導師導入「SDGs指認表」工具,SDGs指認表內容包含了場域、利害關係人、社會創新價值、場域中的CSR&USR、經濟(economic)、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目標(goals)和具體目標(targets),並以自己過去的永續行動「女力手滬」作為課程範例,引導參與者體會和練習指認SDGs的具體目標。在練習後,有參與者分享到,在練習認為指認目標看似不難,但當需要細化到指認具體目標時,發現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而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林福仁教授也從服務科學的觀點提出分享,認為執行團隊除了根據專案指認具體目標外,也可以鼓勵合作企業提出企業期望的具體目標,將可以有效凝聚雙方對於永續議題與專案方向的共識。


2.png

【認識影響力】

引導師在正式帶出影響力的內容前提到:「舉辦活動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最基本的是思考如何舉辦活動?接著是思考如何舉辦好的活動?最後則是思考如何舉辦有意義的活動?」,另外舉辦活動需要納入中長期的成效評估機制。為此,引導師首先藉由綠野仙蹤的故事,帶領參與者反思什麼是成效(outcome)、什麼是影響力(impact)?其中成效是指計畫推動後的短中長期效益(如教學品質提升),而影響力是指所有成效的總和對於人類福祉的改變(如對永續的自信心)。因此,引導師以其執行的112年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的USR能動平衡計分卡、活動問卷與活動報導為例,展示如何藉由USR能動平衡計分卡,設立活動的目標(包含策略、行動項目與利害關係人)和績效設計(包含成果與成效),接著透過問卷調查法評估活動的學習成效、價值成效與影響成效,最後轉換為具有成效數據的活動報導,持續溝通永續價值,擴大影響力。


3.png

【創意發想並開設影響力帳戶】

本次工作坊的發想題目為:「以一本書發動一場行動」,引導師首先讓各組挑選一本與永續相關的書籍,並帶領各組定義出想執行的當責行動。接著導入知行策略表OGSM,引導團隊往上連接發展行動的最終目的(Objective),爾後往下發展出具體目標(Goal)、策略(Strategy)及檢核(Measure),其中具體目標建議為具體且有時間性的行動;策略可參考USR能動平衡計分卡中的行動項目加以設定;績效則是為行動項目設定關鍵績效指(KPI)標與關鍵成果(KRs)。而如何將所規劃的行動加以實踐,則需要服務設計的加入,考慮到利害關係人的行動前、行動中、行動後,完善安排服務遞送的流程。最後,在引導師的輔助下,五組團隊分別發想出不同的當責行動,包含實踐永續茶業、循環經濟服務、舉辦永續讀書會等,並明確地定義出目標,甚至列出許多數據化指標,雖然僅是練習提案,卻具備十足的可行性!


4A.png
4B.png

【回饋與反思】

在工作坊結束後的回饋反思階段,許多參與者提及「知行策略表OGSM」是非常好的行動綱領,可以幫助團隊以更系統化的方式發展當責行動,而在未來實際執行時,可透過服務科學進一步了解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痛點,以獲得管理層面的支持,以及減少預期成效和實際成效的落差。最後,引導師透過參與者在工作坊中所填答的價值問卷,計算出本次工作坊的成效與影響力,首先在素養發展的行動項目下,參與者對於建立影響力帳戶的平均信心提升13%,總學習成效為91.6%;在議題關注的行動項目下,每位參與者平均增加的人脈數量為4-5;而在價值溝通的行動項目下,在本次工作坊的影響下,歸納出參與者們期許在未來將執行的10項行動,包含:規劃影響力OGSM計畫、開設自己的影響力帳戶、深入永續議題、運用課堂所學於比賽中、訂立個人目標、學習和應用OGSM方法、從日常生活目標入手、將實務活動轉化為工作坊教材、參加更多相關活動、總結並持續學習。


5A.png
5B.png

本次的活動,吸引了對於服務科學、永續影響力帳戶的教師、學生與產業人士26人參與,在涂敏芬引導師的帶領下,讓參與這藉由議題挑戰、創意發想,了解如何為行動開設影響力帳戶,定義與永續議題相關的策略與評估標準,接著透過服務科學的觀點輔助行動執行,最終達成與價值關係人的永續對話。清華大學林福仁老師也提到,在永續共創的過程中,溝通的素養與能力十分重要,而永續更需要大眾的投入,期許所有參與者一同成為服務科學領域的生力軍!


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