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活動報導】服科學會中區聯盟舉辦地方創生專題講座-大雁休閒農業區發展策略

2023/10/20

社團法人台灣服務科學學會中區聯盟於2023年8月29日與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共同舉辦112年度大雁休閒農業區發展策略-地方創生專題講座。此次講座地點來到南投縣魚池鄉澀水社區,邀請大雁休閒農業區理事長-陳秋坤先生,帶領參與者透過地方創生場域體驗及專題講座,探討如何善用地方特點,結合「人、文、地、產、景」之特色,展現社區生命力,帶動社區永續經營。

此次講座由服科學會中區聯盟召集人鄭菲菲教授以及副召集人連俊瑋教授共同規劃,吸引許多大專院校教師、中興大學學生及業界人士參與。
1.jpg▲台灣服科學會中區聯盟於南投縣魚池鄉澀水社區大合照

講座當日,參與者先至澀水社區中的澀水森林步道,深度體驗社區地方特色。該步道全長2.5公里,特色包括多種蕨類植物、紅茶樹,以及羽藤觀音座蓮。陳秋坤理事長親自為參與者介紹步道內動、植物生態,以及其如何號召社區居民、學生團體、非營利組織共同建設部分區段步道並維護生態環境,強調人際關係和生活福祉的共同創造。透過實際造訪地方創生場域,體驗當地美景與人文風情,加深參與者與地方之連結,對於地方如何善用特色產業創造永續價值,有更深刻的體會,同時增加深入探討社區營造與產業創新之機會。

步道巡禮過後,陳秋坤理事長為參與者簡介大雁休閒農業區之文化傳承與發展策略。位於台灣南投縣魚池鄉的澀水社區,是一個結合陶藝、紅茶、民宿的特色生態村。這個社區的地名由來,最初是因為當地澀水溪下的草澤地,經常有度冬的小水鴨或鴛鴦出現,人們將其與雁鴨聯想在一起。而「雁」字在閩南語中的發音和「冷冽」相似,而大雁村位於深谷,冬季有逆溫現象,因此得名「雁地(冷冽之地)」或簡稱「大雁」等地名。在社區的發展和重建過程中,民國88年的九二一地震對這個地區造成了重大影響,隔年成立災後重建委員會,並於民國90年成立澀水社區發展協會。自此,社區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包括整建森林步道以及參與農村再生計畫,而獲得了經典農村頭銜。

 

2.jpg

▲地方創生場域體驗-澀水森林步道巡禮

3.jpg

地方創生專題講座-陳秋坤理事長分享


陳秋坤理事長強調,欲發展地方創生,找出地方文化、地理環境、在地產業等並制定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陳理事長致力於維護與建設澀水森林步道及其周圍生態,與荒野保護協會等非營利組織合作達到寓教於樂之效果;並且利用當地的三寶-紅茶、陶瓷、和特色民宿,推動在地產業和經濟活動。此外,社區的共同歷史也為其特色之一,其中包括當地耆老的婚姻故事以及紅茶、陶瓷之文化傳承。而澀水社區不僅在本地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還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將本土文化推廣全世界。社區歡迎來自日本橫濱的學生參訪,舉辦教師研習營,並接待來自泰國水保署的訪客,進一步擴大了國際間的交流。

講座當天下午,陳秋坤理事長帶領幾位參與者體驗白茶的採收與萎凋前置步驟,令此次地方創生專題講座活動增添了更多樂趣,也讓參與者對於社區產業營造有更深刻的印象。

4.jpg

▲地方創生場域體驗-白茶製作

5.jpg

地方創生場域體驗-白茶製作

                  

澀水社區的成功要素包括強烈的企圖心和使命感,以及民眾的進步意願。社區不斷推動方案和計畫,充分運用當地人才和資源,並確保金費的持續性,以實現休閒農業區的成功和持續發展。此次地方創生專題講座活動內容強調跨域專業與特色之結合,才能發展永續之社區產業經營,也提供參與活動之青年與學界、業界人士反思地方與自身之連結,鼓勵參與者重新探索及認識在地特色,為地方注入新能量,激發在地認同感。期待未來能將設計思考與服務科學知識運用於地方創生,為地方發展注入服務創新能量,共創服務科學與設計思考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