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北區聯盟與輔仁大學管理學院服務研究設計中心,於「NPO聚落,家樂福重慶影響力概念店」舉辦產學跨界參訪活動,活動由家樂福企業永續林夢紹經理和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廖佳恩企劃專員接待與導覽,活動以「實踐永續 共創影響力」為主軸,藉此了解家樂福如何與消費者溝通,共創永續之路,期望透過跨界交流,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互動,並為永續盡一份心力,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理念】
過去的生產模式與消費模式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為此,聯合國在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以下簡稱SDGs)」,期望與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也因此,企業開始以行動響應SDGs,家樂福身為早期投入永續的先驅,2017年,將企業願景定為:「食物轉型的領導者」,期望在了解顧客需求的同時,替顧客走在前端,除了確保價格與選物外,更帶領消費者走上健康、永續的道路,透過開設影響力概念店(Carrefour impact),邀請消費者從日常的生活出發,讓永續走進你我的生活!而永續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也需要消費者的支持,在永續的道路上,家樂福提出:「改變的力量從i(小我)開始」,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改變的開始,並以「裸得好、品自然、買永續、挺社企、食在地」做為五大選品訴求,期望帶領消費者以負責任的消費方式達成永續。
【議題】
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與一般量販店不同,消費者在店裡的每個角落,可以看到一個一個的議題專區,訴說著動物福利、生物多樣性、公平貿易等全球議題,向消費者溝通各個重要的理念。
動物福利在台灣已受到許多重視,如流浪動物,但經濟動物福利則不然。而在與消費者溝通動物福利時,最先提到的便是「雞蛋」,台灣一年約消費77億顆雞蛋,但約90%來自傳統「格子籠」所飼養的蛋雞,「格子籠」在一張A4大小的空間中,飼養著3-4隻雞,惡劣環境導致蛋雞容易打鬥、生病,也因此在過去,蛋農會對雞隻進行預防性投藥,對於食安、消費者健康都造成影響,為此,家樂福選擇在友善飼養方式之下的雞蛋,平飼或放牧的方式讓母雞具有舒適的領地範圍、安心的產蛋空間,更可維持蛋雞健康,減少抗生素使用,保護雞隻福祉的同時,也帶給消費者健康的食物。
SDG 14、15分別為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與陸域生態系,因此概念店與消費者溝通雨林保護、漁業保護、特有種保護的議題,如選擇販售雨林保護認證的棕櫚油、海洋之心標章認證的永續魚罐頭、石虎保育的山蕉等。在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中,漁業為目前較為被忽略的永續議題,因此家樂福與漁業署、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動物社會研究會一同推動「海洋之心」生態標章,重視包含勞工權益、總量管制、稀有魚種放生與通報的問題。
為了保護農民,家樂福也重視公平交易,除了幫助在台製造、生產的中小農取得公平交易認證外,也積極幫助友邦國家推動公平交易,如咖啡。而通常小農的供貨有限、產量不穩定,過去難以進入大型通路銷售,概念店則選擇承擔風險,並將概念店化為在地小農的舞台,鼓勵一起『共好』。
【走進生活】
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的設計理念和服務科學相同,強調「以顧客為中心」,包含空間規劃、服務流程設計、品牌定位等,不同於一般量販店追求的「高坪效」,家樂福永續概念店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將動線規劃為適合不同年齡層和需求的空間,例如走廊的寬度適合無障礙的顧客,陳架的高度、溝通的文字,也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圖像,更加通用、易讀。在與消費者溝通的服務流程中,則加入了寓教於樂的概念,例如貨架中的翻牌遊戲、 模擬真實場景的手作碾米區,透過趣味且有教育意義的採購過程,向所有消費者傳遞永續概念,讓永續真正走進消費者的生活。
【認同與共創】
中午時間,活動邀請林夢紹經理和廖佳恩企劃專員一同在附近的環境友善餐廳用餐與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不少教師對於家樂福如何喚起農民對永續的認同,甚至願意投入和改變感到好奇。林經理分享到,大部分農民在起初都是缺乏意願,尤其當今農村高齡化嚴重,長者對於永續的概念更是陌生,為此,家樂福針對農民轉型的痛點規劃對應的解方,包含向農民保證收購農產品,使農民可以安心生產;在農產品化成商品上架時,邀請農民前往門市了解所提供的產品如何與議題專區結合並販售;此外,家樂福也移地至產地舉辦記者會等活動,使農民有感在永續轉型的過程中,家樂福與他們一同努力。除了外部的生產者之外,內部員工也是需要溝通與引導改變的對象,在一般的家樂福量販店也有永續專區的規劃,但內部員工可能因為績效、銷量等原因,將永續的商品放置在不起眼的位置或縮小陳列的空間,為此,林夢紹經理選擇一次又一次走入量販店,耐心與量販店員工溝通、調整,逐漸朝向永續之路前進。
本次的活動在服科學會北區聯盟召集人顧宜錚教授的帶領下圓滿落幕,感謝北區共15位教師與學生的熱情參與。本次的活動在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實地參訪後,更加了解企業如何實踐永續,包含理念的發起、議題的設定、如何與消費者溝通以及如何與生產者、內部員工一同共創,也理解企業在轉型的各個階段與不同的利益關係人可能會遭遇的痛點,進而透過以人為本的理念來解決問題、引發認同,此理念與「Service Science can help+」的精神不謀而合。期許本次的活動能帶領參與者反思如何透過服務科學來實踐永續,如使用同理心的觀點進行使用者需求洞察、規劃完善的服務或生產流程等,藉由服務設計為永續盡一份心力,一同種下追求永續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