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服務科學學會中區聯盟於7月25日與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於彰化「大苑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及「水銡利廚衛生活村」共同舉辦本年度中區的產學跨界交流參訪活動。此次參訪活動以「Service Science can help + 探究水果產業價值鏈的再造與創新」為主軸,了解如何將當地水果妥善地運用,力求發揚台灣的水果文化,而企業除了自發性的實踐企業社會責任,還同時深度經營與維繫顧客關係,其兩者呼應學會發展主軸中的價值實踐,期望「透過互動方式體驗服務價值,鼓勵有意願或有能力者在地實踐」的目標。
本次參訪由服科學會中區聯盟召集人鄭菲菲教授帶領33位人員參訪,包括東海大學資系管理學系吳金山教授、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黃恊弘教授、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徐詮亮教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白凢芸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學生、國立中興大學學生、光學器材製造業、食品業等業界人士。
▲台灣服科學會中區聯盟於大苑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參訪大合照
活動當日早上於大苑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苑子)參訪,由創辦人邱瑞堂總經理(以下簡稱邱總)與顏久隆總經理特助親自接待。大苑子是以新鮮水果飲品出名的連鎖手搖飲料店,為了使「鮮果的價值」被大眾重視,飲品除了採用對水果堅持「產地直送、完熟採收」的精神,並投入大量精力研發「行動藥檢室」檢測水果的農藥殘留度與「低溫車隊」的鮮果配送,更長期以產地契作方式支持果農,吸引農民子弟回鄉接棒,讓土地與農法得以傳承;此外,由於邱總在創辦過程中逐漸發現,家鄉(彰化縣社頭鄉)的芭樂因產量過剩,導致價格下跌與大量果物僅能面臨被倒掉或埋掉的命運,而此情況在其他地區與不同水果產季時也可發現,然而,邱總為了幫助家鄉與其他地區的農民得以生存,大苑子跳脫新鮮水果現榨的限制,進而致力研究如何保存水果,替小農爭取更多的價值
▲鄭菲菲教授為大苑子頒發感謝狀(圖左) |
▲大苑子顏久隆總經理特助開場(圖右) |
近幾年來,聯合國宣布17項「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的12.3細項提到,期望「將零售和消費者方面的全球人均糧食浪費減半,並減少生產與供應鏈上的糧食損失,包括收割後的損失」;同時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發表的糧食浪費指數報告中指出,估計全球每年產生的食物浪費總量為 9.31 億噸,其主要來源為家庭、零售場所和食品服務業(UNEP ,2021)。隨著剩食議題的高漲,大苑子也察覺了此問題,積極解決台灣剩餘水果的浪費,盡全力延續水果的第二生命,不僅落實SDGs永續發展的目標,還同時承擔了企業社會責任,更將品牌與產品做出不同凡響的表現,並建立「讓世界看見水果之美」的願景。
在大苑子參訪的Q&A時間中,許多來賓們皆提到關於會員制與資訊系統的相關問題。其實,早在創立會員制度的16年間已累計185萬旺卡的卡友會員,而在這樣龐大的會員基數下,促進了大苑子的數位轉型,選擇利用數位科技將實體的會員轉移到線上來減輕人工的負擔,以及透過數據分析更精準的行銷,目前也於短短幾年間累計了151萬APP會員,且結合線上系統的精準推播與線下實體的面銷服務、異業合作,更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生態圈。
▲大苑子參訪Q&A活動(1) |
▲大苑子參訪Q&A活動(2) |
活動下午參訪則至水銡利廚衛生活村的代工工廠與品牌觀光工廠參觀,經由導覽員的介紹了解到原來工廠發展水五金產業已60多年,從最一開始的鑄模製造,到後續的CNC加工以及電鍍與拋光,已有完整的生產線體系,而工廠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就是「水龍頭」;另外,在因緣際會下藉由政府推行觀光工廠的成立,也獲得了創建自有品牌的契機,將水五金的典故與特色文化、水龍頭的由來與製程,以及水資源的發展與淨水的重要性等等的教育知識傳遞給大眾,讓民眾更了解整個產業鏈的建構。
▲台灣服科學會中區聯盟於水銡利廚衛生活村參訪大合照
▲水銡利廚衛生活村內部營運工廠導覽 |
▲水銡利廚衛生活村觀光工廠導覽 |
本次產學跨界交流參訪活動於當日下午圓滿落幕,感謝所有來自學界的師生與業界人士們積極參與,並在過程中深入提問探討許多相關的內容。整體而言,藉由本次「Service Science can help+ 產學跨界交流參訪」於大苑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實地探訪後,逐漸理解到如何站在不同的角度,以同理心地圖的方式替上游生產洞察需求與痛點,進而透過社會創新的方法發展出最佳的解決方案,達到地方共創的雙贏局面,而此舉正是將服務科學的精神所詮釋出來,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不僅能於各個領域發覺許多服務科學與設計思考的可能性,更可以促進不同產業共創價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