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北區聯盟與輔仁大學管理學院服務研究設計中心共同舉辦的「資訊科技與創新服務應用線上座談」,於2021年08月09日進行線上研討會,以「Service Science can help+」為核心主軸,探討服務科學在智慧農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達到「服務科學與服務創新」的價值共創,促進產業永續發展與社會幸福。
在「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創新服務系統」講座,邀請智慧科技與農業創新計畫具有卓越成就的國立屏東科大資訊管理系陳灯能主任擔任主講人。陳灯能主任利用多個案例介紹創新服務應用與資訊科技的跨領域合作,顯示服務科學能夠有效為企業及社會帶來優化設計與創新價值,以呼應服務科學學會長期以來不斷推動的「價值實踐」精神。
其中陳主任亦強調【面對傳統或是創新的服務需求,資訊科技無論是業界熟知或是創新思維,只要能透過專業有效改善問題點,新舊方法都沒有優劣之分,而非一味追求新技術】。陳灯能主任分別將需求與科技分類為傳統型與創新型,交叉發展出成為四個模型,並透過豐富的經驗與案例分析,提供未來期望透過服務科學解決問題時的執行方針。
型I為最常見的型態,面對傳統的服務需求,各界資訊專家已開發出許多技術成熟且廣為人知的服務系統,如支援銷售與金流的POS系統、協助企業資源整合的ERP系統等,透過完善的服務階段解構與服務流程設計,可以有效幫助企業內部運作,即便已是發展純熟的技術,傳統資訊科技依舊是可靠的工具。
面臨過去存在已久的問題,亦可採用創新資訊科技與服務科學以解決需求。如陳主任設計之「公文自動化分類系統」,首先探索過去公文服務的問題與創新的機會點,並導入新穎的文字探勘技術,分析電子公文內容,透過建立領域詞庫及分詞模型,並去除無效用字、提升斷詞準確度,最後利用分類模型實踐電子公文自動分派,解決過去人工分類時的各種痛點,有效提升公文分類的效率與效用。
伴隨產業發展,許多新奇、特殊的產業需求出現,但屹立不搖的傳統資訊科技依舊是相當合適的解決工具。如陳主任透過資訊科技與生物科技的跨領域服務創新,設計出「甲魚育種系統」,面對過去甲魚育種人士僅以經驗而無法精準分析資訊的產業需求,研發團隊研究如何在不會傷害甲魚的情況下,於每隻甲魚身上標記記號以識別魚隻,雖已知可利用RFID晶片技術記錄個別魚隻,但晶片放置位置一直沒有定案,經過與生物科技相關專業領域學者一同嘗試與討論,最後決定將晶片植入甲魚身體底部的位置,能夠有效辨別魚隻且不會危害其健康,顯示透過服務科學的跨領域合作與創新科技的導入,能夠使解方考慮到更多層面,滿足多方利益關係人之需求。
隨著服務經濟的崛起與資訊科技的進步,研發團隊探索出許多過去不曾有的需求,並嘗試透過結合新技術,來創造更優質的服務價值。在過去,養殖觀賞魚業者僅能用肉眼觀察魚苗是否健康,無法判斷哪隻魚苗擁有較高價值,在培育過程中僅能靠經驗將資源分配給所有魚苗,至發育完全才能判別出價值較高的魚隻。在此產業困境下,陳主任與研發團隊使用微型化影像識別系統(YoLo v4+NVIDIA NX),有效提高觀賞魚之識別度,並利用創新AIoT技術,建立智慧觀賞魚養殖系統,提供即時影像監控、水質數據監測,將魚隻活動力視覺化,並依照水產養殖的專業分析出個別魚隻的健康狀況,或是評估魚隻所需飼料之數量,有效衡量資源利用並提高魚隻價值。
即便熟悉資訊管理領域的陳灯能主任,對於智慧農業的執行與設計,仍有賴農業專業領域學者的看法及觀點,強調當服務科學解決需求時,更需要跨領域的知識碰撞與多元學術交流,利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摸索,以探索更多不曾發想過的需求點,找出輕鬆易達成的解決方式,甚至將帶來的效益最大化,而此正是跨領域合作與服務科學的精隨所在,更是呼應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宣揚的服務科學本質:「以人為本」與「價值共創」,透過跨領域人才培育和學術研究,有系統地協助各產業進行服務改善與創新,讓服務系統更具獨特性和效率,並創造人們更方便、舒適與難忘的服務體驗。
研討會尾聲邀請到台灣服務科學學會 傅佩娸秘書長為「InnoConnect+全國服務科學跨界共創大賽」進行宣傳介紹。「InnoConnect+全國服務科學跨界共創大賽」針對多個企業的需求,利用服務設計與服務創新的方法與工具,甚至是運用陳灯能主任所提及的跨領域合作模式,共同探索「數位轉型」與「地球永續」的議題。歡迎有興趣的師生團隊踴躍報名此項競賽,不僅能提升自身競爭力,且透過不斷的討論與交流,洞察所有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設計更貼近用戶的創新提案。
本次研討會參與人數達29位,其中包含服科學會傅佩娸秘書長、輔仁大學服務設計研究中心顧宜錚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研究所鄒蘊欣副所長、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涂敏芬副教授與國立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李彥賢教授等各位嘉賓,與陳灯能主任一齊探究創新服務應用與資訊科技的風采,並激發出與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共同驅動服務創新的心。透過陳灯能主任幽默又精彩的分享,帶來對於跨領域合作更具體、更詳細、更符合人性的想法,讓在座即便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來賓,紛紛產生熱烈的共鳴,使得在交流與問答時間,不但打破以往線上座談的安靜,來賓更是踴躍發言感同身受的感想,更是積極分享在跨領域合作時的經驗、瓶頸以及成就。
「Service Science can help+」不僅僅是口號,更是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參與,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將以此為開端,吸引更多人加入服務科學研究領域,培育具服務科學專業素養之人才,並促進跨領域合作與對話,共同創造出服務科學的價值並實踐永續發展的精神。